惊蛰|春意渐浓,愿你不负春光、不负自己!

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

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

惊 蛰
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

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

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

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

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

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

到了“惊蛰节”

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

称为“惊”

有天气回暖、春雷始鸣的寓意

此时气温回升,雨水渐多

温暖的气候不仅

有利于农作物播种生长

同时也增加了

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

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

家禽家畜的防疫

也引起了农家人的重视

故此节气的到来

在农忙时节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

下划粗线标题

惊蛰有三候

一候 桃始华

桃始华,所谓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惊蛰时节,正是桃花枝头初展眉、笑迎万物归的好时光,正宜与友人结伴品茶、插花赏春。

二候 仓庚鸣

惊蛰后五日,“仓庚鸣”。仓庚就是黄鹂,黄鹂最早感知到春阳之气,啼鸣贺春归,正是春季里的一幅美景。

三候 鹰化为鸠

再五日,“鹰化为鸠”。古人称“鸠”为布谷鸟,仲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
下划粗线标题

惊蛰习俗

惊蛰吃梨

在民间,有惊蛰吃梨的传统。关于吃梨,各地说法不一。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着谚语,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,提醒人们注意防寒保暖,此时气候还比较干燥,容易感冒咳嗽,所以有惊蛰吃梨的习俗。食用方法有多种,可生食、榨汁、蒸、烤或者煮水。

打小人,驱霉气

春雷响,万物长。惊蛰的春雷,唤醒冬眠中的蛇虫鼠蚁,家中的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,四处觅食。所以古时惊蛰当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、虫、蚊、鼠和霉味。

祭雷神,蒙鼓皮

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、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,来震动人间,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

下划粗线标题

关于惊蛰的诗句

《春晴泛舟》

(宋)陆游

儿童莫笑是陈人,

湖海春回发兴新。

雷动风行惊蛰户,

天开地辟转鸿钧。

鳞鳞江色涨石黛,

嫋嫋柳丝摇麴尘。

欲上兰亭却回头,

笑谈终觉愧清真。

《闻蛙》

(宋)赵蕃

惊蛰已数日,闻蛙初此时。

能如喜风月,不必问官私。

《西江月 · 春雷》

(清)陆求可

半夜雷车惊蛰,初春雨脚穿江。

梅花应已满山香,急驾兰桡画桨。

一带青山如沐,半湾绿水停航。

白云渺渺雪茫茫,明月天连纸帐。

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

要加强自身抵抗力

多吃蔬菜、水果

保证充足的睡眠

同时还要运动起来

快看

东风快递员们早已操练起来了

训练场上

寒风凛冽、杀声震天

跑道上

热情洋溢、激情迸发

障碍场上

纵横驰骋、毫不畏惧

战术场上

尘土飞扬、动如脱兔

血性和胆气练就虎年精气神

一日之计在于晨

一年之计在于春

草长莺飞的季节

春意渐浓

愿大家和东风快递员一样

有一个强健的体魄

不负春光 不负自己

文 字:孙晓旭、于海城、张豪

视 频:刘效成、张 程

部分素材来源网络

主管|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

主办 | 宣传文化中心

刊期 | 第 5572 期

监制:毛勋正

责编:杨 宁

远程编辑:蔡延溪

邮箱:zghjjtg@163.com